学道当以戒律为先,道士如不受《老君一百八十戒》,其身无德无行,则非合格的道士,学道之人,应该内执戒律,外持威仪,依科避禁,遵承教令。
唐代道教的戒律已趋于成熟,有详略不等的戒条供道士受修,可以依次受三戒、五戒、八戒、十戒:
三戒
又称三皈戒,即皈依道、经、师三宝。初起心入道者,首先受三皈戒,三皈五戒是中的最基本戒律,初入道者必先遵依。
《初真戒律》云: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,不问道俗,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,三洞戒文,供养大道尊像,表通都天纠察天君,请祈盟证,受三皈依戒。
第一皈身,太上无极大道。永脱轮回,故曰道宝。
第二皈神,三十六部尊经。得闻正法,故曰经宝。
第三皈命,玄中大法师。不落邪见,故曰师宝。
五戒
即老君五戒:第一戒杀,第二戒盗,第三戒淫,第四戒妄语,第五戒酒。
道教规定,箓生弟子受三戒后,再受五戒。五戒在天为五纬,天道失戒则视灾异;在地为五岳,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;在数为五行,五数失成则水火相搏,金木相伤;在治为五帝,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;在人为五脏,五脏失戒则性发狂。
《太上老君戒经》中说:“是五戒者持身之本,持法之根。善男人,善女人,愿乐善法,受持终身不犯,是为情信。”
八戒
五戒后来进行了拓展,增加三条后成为“八戒”,具体戒律内容如下:
一者不得杀生以自活;
二者不得淫欲以自悦;
三者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;
四者不得妄语以为能;
五者不得醉酒以恣意;
六者不得杂卧高广大床;
七者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;
八者不得耽着歌舞以作倡伎。
十戒
第一戒者,不得阴贼潜谋,害物利己,当行阴德,广济群生;
第二戒者,不得杀害含生,以充滋味,当行慈惠,以及昆虫;
第三戒者,不得淫邪败真,秽垢灵气,当守贞操,使无缺犯;
第四戒者,不得败人成功,离人骨肉,当以道助物,令九族雍和;
第五戒者,不得馋毁贤良,露才扬己,当称人之美善,不自伐其功能;
第六戒者,不得饮酒过度,食肉违禁,当调和气性,专务清虚;
第七戒者,不得探求无厌,积财不散,当行节俭,惠恤贫穷;
第八戒者,不得交游非贤,居处秽杂,当慕胜己,栖集清虚;
第九戒者,不得不忠不孝,不仁不信,当尽节君亲,推诚万物;
第十戒者,不得轻忽言笑,举动非真,当持重寡词,以道德为务。
这十戒,托天尊所命,能做到者,天神护佑,永脱一切苦脑。
……
最后聊下道教拜香禁忌:
忌戊日烧香;
忌双香祀神,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为准;
忌用右手捻香,须左手持香,右手护香;
忌以口啮香;(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)
烧香忌回顾,要心神专一;(也就是不能回头张望,左顾右盼)
忌用灶中火燃香;
点然时,忌用嘴去吹灭明火;
插香时赢先中间再右边,最后左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