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认识了一个老板,他家曾有本祖传的《鲁班书》(上)

认识了一个老板,他家曾有本祖传的《鲁班书》(上)

前段时间分享了鲁班书的高清电子原版,可能是缘分,第二天晚上和朋友吃饭时,介绍认识了一个朋友,他现在是做建材生意的,这几年生意都不太好。

后来聊到了装修时,自然又聊到了木工,后来有聊到了鲁班书,他说他就是木工世家,他所知道的是《鲁班书》有几个版本,现在台北的国家图书馆有一本清刻版本,他家曾经祖传也有一个版本,和我在外面看到的都不同,但是现在已经不在了。

听完他的介绍后,感觉里面应该有故事,于是隔天专门去他的店里喝茶,没想到那本书还真的有渊源:

小时候爸妈不在身边,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,在外面听人说我家藏有一个宝贝,于是回家问,奶奶总是说别听外面的人乱说,哪有什么宝物。

家里有个小木盒上面上了把小巧的铜锁,被奶奶藏在衣柜的最下面,我想如果有宝物,一定事在那个盒子里。

有天晚上睡不着,就缠着奶奶,让她打开木盒给我看看,保证只看一眼就够了。

奶奶半天不说后,后来有略带悲伤的语调认真的说:里面事一本木刻的古书,但那本书是不能随便看,看了会死人的,你太爷爷和爷爷都是因为看了那本古书才走的,如果真要说有宝物应该就是它了,但这宝物我们家也不想留,但是没办法…..

那时候还小,不明白什么意思,但看着奶奶难过的样子,我也不敢再说打开盒子去看看的事了。

太爷爷是四十九岁那年走的。

那年夏天连将暴雨,村边的林河水暴涨,在暴雨在一个午后停了下来,但天却是很阴沉,如墨的乌云依旧在头顶上方翻滚。

村里家禽不论是散养鸡鸭还在卧在门口的黄狗,都直愣愣的往临河的方向走去,到河边后排队跳了下去,不一会河面上就漂满了一层尸体。

更可怕是村里的几个小孩子也跟中了邪似的跳进了河里,那天下午,河边满是村民的嚎哭声。

太爷爷看着此景好像想起了什么,回到家后关上房门,打开盒子,把里面的古书拿出来,点上油灯认真的看了一夜。

第二天召集村里的青壮年,用三天的时间在河边建了一座六层的木塔。

木塔建起来后,天上的乌云就散开了,村里也恢复了平静,关在圈里的鸡鸭也不闹腾了,但是第二天清除,村民发现太爷爷直挺挺的跪在木塔旁边,已经死去多时。

有人说是太爷爷泄露了天机,而真相只有太奶知道,但到临走前她都没说,只是把书留给了爷爷。

破四旧那年,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,镇上来的红卫兵把木塔给拆了,村民想要阻拦,可想着他们平日的做派,一个个都不敢吭声,太爷爷用命换的塔,很快就变成了一堆烂木头,而就在那天夜里,村民都听到辽河里传来了渗人的笑声,就连睡梦中的小孩都被吓醒,却不敢哭出声来。

也是就是这个夜里,那些拆木塔的红卫兵全部在家里失踪了,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,有的是镇里的,有的是其他乡村的,还有一个是市里过来指挥的,全部都消失不见,而家里门窗没有丝毫破坏的痕迹,应该事自行从家里走出。

有村民在河边的在泥滩上,看到一排脚印往河里而去,怀疑他们都跳进了河里,但寻遍了上下游也没有找到一具尸体,这也成了当时的一宗迷案。

后来几天,村里的鸡鸭无故失踪,再到后来圈里养的猪和羊也开始丢失,村民还在河边看到了一排怪异的足印,村子里人心惶惶,村长求爷爷想想办法。

奶奶说什么也不让爷爷出去,后来村长带着许多村民跪倒了家门前,爷爷想着当年那些跳进河里的小孩,知道这样下去,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,最后爷爷叹口气,不顾奶奶的含泪哀求,答应了下来。

他也跟太爷爷一样,很认真的看完那本书,然后用槐木打造了一座半米宽,两米高的玲珑塔,在正午太阳正大的时候,套上牛车把玲珑塔拉到了河边,但到了河边没有停下来,而是坐在牛车上,径直把牛车赶进了河里,从此跟牛车一起消失在河面。

奶奶后来说,爷爷告诉她,他可以保护村子五十年不出事,那本书一定要保存好。

奶奶那那本古书锁进了木匣,深深的藏在箱底,她希望以后永远都用不上。

村里的人都知道,我们家两代人都为了村庄才早早走的,他们都很照顾奶奶和父亲,再加上父亲的木工手艺很好,所以有什么木工活都来找父亲。

不知道为何,父亲在我断奶后就和母亲外出打工,再也没有回来过,我自小就跟奶奶在一起,他独自把我养大,并教给我做木匠活,我的手艺虽然赶不上爷爷他们,不过在附近村子里也是很有名的。

……

在他十八岁那年的夏天,一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雨,林河里水位暴涨,从上游冲下来好多东西,河面上漂浮有家具,木料还有家禽的尸体等等,一定是上游有村子发了洪水。

我们村里有不少人守在河边,看能不能捞上来点东西,拉回家里。

我跟奶奶在河边捞了几根木头,准备弄回家当劈柴用,这个时候,听到了一阵惊呼声,我站直身子,看到河水中有一根四五人合抱粗细的木头,从漩涡里冒了出来。

可能是在河底被大水冲出来的,大伙一窝蜂似的往那边跑,争先恐后的想去捞那根木头。

我本也想去凑热闹,却被奶奶拦住了,奶奶说,那根木头从河底而起,有些诡异,况且看上去在水底有了些年头,最好不要碰。

我虽然有些不舍,但还是忍耐了下来,这时村里的张伯带着四个儿子,扒拉开人群走到了前面。

在我们村里,他们张家人丁最旺,也是最有势力的,张伯把村民都挡在身后,然后让几个儿子划着木筏,去河心把那根大木头捞上来。

他身后的村民敢怒不敢言,没人敢惹张家的人,最后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那么粗的木头被他们捞到岸上,带回了家。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