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故事内容涉及到许多敏感因素,所以模糊处理了一些细节,大家当故事看就好了,不用深究。古人说“门当户对”,这个“大门”啊,其实有很多讲究。大门一般嵌在墙里,如果做了塔楼,凹进去一块,那就厉害了,这叫金柱大门,说明这家是当官的,这叫官宅。门顶上要是有花纹,比如“雀替”、“三幅云”,就像军装上的肩章,指的宅子主人的品级等,看一看,就知道这家的情况了。家里出过状元的书香门第,会挂“状元及第”,做过外任官的,喜欢挂当地乡绅送的“爱民如子”、“清廉方正”这种。她们家很简单,没有门楼,也没有“雀替”、“三幅云”,虽然大门很气派,也只能叫“如意门”。一看就是祖上没出过大官,富而不贵。再看看牌匾,只有一个拼出来的雕花,已经磨损得很厉害了,隐约能看出来是“紫气东来”四个字。我老婆家祖上是冀南望族,非常有钱,所以就花了大价钱,把三个儿子都送到了保定军校。这三个儿子嘛,大儿子比较懒,而且左右脚不分,后来给退回来了,在北京念了景山学校,娶了北京一家书香门第的女儿,稀疏平常,就是我老婆她爷爷。二儿子嘛,吊儿郎当,在那边混日子,倒是拉了不少关系,后来靠倒卖物资发家,发了大财,最后定居在南洋。三儿子,生性坚韧不拔,认真负责,很受当时保定军校的一个师兄喜欢。这个师兄是山西人,他毕业后回山西,加入了阎锡山的晋军,后来因为作战勇猛,第二年就升任了排长。这个排长就给她三爷爷发了一个电报,说你要是没什么好去处,就来我这里吧。这个排长作战勇猛,体恤下属,七年连升六级,从营长一口气升到师长,而且极善守城,还打出过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守城战。后来他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机,被人软禁在保定,九死一生,后来史书上记载,“巨贾耗费巨资,将他赎回”。所以这个人对待她三爷爷,真是亲如兄弟一般,哪怕后来被削掉权利,也留下了他,编入了警卫团,成了他的亲兵头子。不过她三爷爷,当年可是一个坚定的死硬分子,一直觉得将军被蒙蔽了,必须要把他劝回来。他当时发现,香山那边警卫什么的都加强了,像是有什么大人物在那里。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,只要绑架了一个大人物,木已成舟,将军就没办法了,只能率军起义,东山再起。于是他就带人冲上了香山,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某个事件。不过让人奇怪的是,他当时带了几倍的兵力,杀气腾腾闯到香山上,却没开一枪,而且老老实实地蹲在地上,任人缴械,也成了一大奇案。在那种敏感的时刻,这种事情肯定要枪决的,后来是那个将军冲到叶帅那里拍了桌子,才保下他一条命,最后也在监狱里蹲了三十年。不过怎么说呢?也因为他进了监狱,竟顺利躲过了大运动,也是因祸得福了。我老婆说,她这个三爷爷啊,蹲了三十年大狱,脾气也没见好,到了晚年,他下半身都瘫痪了,还能用拐杖给三奶奶的脑袋打了个血窟窿,所以大家都不怎么待见他。后来老爷子无聊了,就找小孩说话,有时候也会说起当年打仗的事情,这些事情就是他当年讲的。他这个人很特别,他不赌、不嫖、不怨,而且公私分明。所谓公私分明,指的是大家如果是朋友,不管战场上打得多厉害,私下里还是照样喝酒、喝茶,但是上了战场,那就是招招见血,绝不留情。他做人很直率,公然说“J先生不爱江山爱美人!”,J先生还是很喜欢他。少帅和他在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,在保定还软禁过他(就是巨资赎人那次),不过两个人私底下还是把酒言欢。她三爷爷感慨,说保定那个事情啊,要不是少帅惜才,你献八座保定城也没用啊!老人也感慨,说自己跟着将军一路走来,经历了那么多惊变,竟然还能活着,也真是不容易。每次说到这里,他都要眯着眼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说:这人啊,往往活着比死了还难。老人说,后来出狱后,跟老将军秘密见了一面,就在香山。那是一个跨越了小半个世纪的见面,原本百战百胜的铁血将军,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,当年性烈似火的年轻人,也成了满脸风霜的老年人。大家开始慢慢登山,随便说一些闲话,一些旧事,后来就没话说了。他看着漫山红叶,仿佛回到了当年,那个峥嵘岁月,他意气风发,带人闯上香山。他说:我们当时闯上香山,发现山上全是谜雾,鬼遮眼,根本看不到路。我们在雾气里胡乱闯荡,最后隐约看到一条路。走到尽头,发现前面有两盏红灯笼,走近一看,却是一双龙眼。他感慨:将军啊,香山上卧了条真龙!J先生啊,真是气数尽了!老将军楞了一下,接着就释然了,然后两个人仰天大笑。大家就笑,笑着笑着就流泪了,白云苍狗,红叶飘零,转眼就是半生。分手时,老将军最后说:“好好活着吧。人啊,有时候活着,比死了还难。”1974年,老将军去世,她三爷爷去了八宝山拜祭,从北京带回来一个黑色的皮箱,埋到了院子的老树底下,自己每天守在老树底下,偶尔听听京剧,后来在一个冬天,默默闭上了眼睛。她三爷爷死前留下遗嘱,让人把那个箱子挖出来,和他一起烧了,然后把骨灰埋在这棵老树下。据说当时挖出来那个箱子时,她爷爷看了一眼,就脸色大变,把外人全都撵了出去,然后亲自背着箱子,把箱子跟老人焚烧了,把骨灰坛子埋在了老树下。我老婆说,她后来听她爷爷说,箱子里是一些旧文件,以及几块古怪的骨头,看着很古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