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郑州的一处老房子在拆除重盖时,发现老房子的下面有一个深洞,最开始看不出是什么东西,最后经过破土和探索,深洞里面竟然是一个很大的古墓。
古墓里陈列着不少的古董,除了精美的古董,墓砖看起来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制作和雕刻,工艺十分精美。
消息传出后,专家赶到现场把古墓里的古董拿去做鉴定,流出的拍摄现场只拍到了精美的墓砖,有的墓砖带有纹路,有的带有图案,雕工非常细致。
我们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,即入土为安,
在秦汉时期,多是覆斗式的墓葬,就是封土堆的形状,像是把量米的斗翻过来盖在上面,四边见棱见线,最顶端是个小小的正方形平台,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,只不过中国的多了一个边,这与南美玛雅文明中的金字塔很相似,其中有一定的联系。
魏晋时期的墓葬采用巨大厚实的山石砌成拱形,缝隙用麻鱼胶粘合;唐代则工程浩大,开山为陵,气势雄浑,这和当时大唐盛世的国力有关。
从南宋到明末清初这一段时期,兵祸接连不断,国力虚弱,王公贵族的陵墓规模就不如以前那么奢华了。再到清代,康乾时期,国家的经济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,陵墓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,更注重地面的建筑,与祭奠的宗庙园林相结合,吸取了前朝的防盗经验,清代地宫墓室的结构都异常坚固。
墓葬方式在各个时期有些不同,棺椁自古也有几种材质:
阴沉木
棺木中的极品是阴沉木的树窨,也就是树心,一棵阴沉木从生长到成材再到埋入地下成形,至少需要几千年的时间,这种极品可遇而不可求,只有皇室才能享用。尸体装在阴沉木的树窨里面埋入地下,肉身永远不会腐烂,其次就是椴红木、千年柏木,树心越厚越有价值。
石椁
石椁在外,里面是纯黑底色的木棺,它比普通的棺材要大出一倍,在两端、四周、棺盖上镏金漆的五彩描,描绘吉祥的神兽,如仙鹤、麒麟、龟蛇之类,保佑棺中的主人死后尸解成仙。棺盖上有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星图,棺底四周环绕一圈云卷图案的金色纹饰,千百年后色彩依旧艳丽如新。
昆仑神木
极品中的木料是只在古书中有记载的昆仑神木,传说昆仑神木即使只有一段,离开了泥土、水源和阳光,它仍然不会干枯,虽然不再生长了,却始终保持着原貌,把尸体存放在昆仑神木中,可以万年不朽。
石精鬼棺
石精所制的鬼棺封闭甚严,而且非比寻常棺椁,阴气极重的“石精”,虽然被视为不祥之物,但其特有的阴凉属性,能极其完好的保存尸体原貌。
铜角金棺
整体全铜制作,用于防止墓主诈尸而特制。
……
不管哪朝哪代,所有的皇陵都遵从五行风水布局,讲求占尽天下形势,归根结底就追求八个字:造化之内,天人一体。
平民的墓葬一般按照活人宅院设计,有主室、后室、两间耳室,墓主的棺椁停在主室正中央。贵族的陵墓则很庞大,墓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,门口吊着千斤闸,从闸门进去,首先是一间“明殿”(冥殿),按墓主生前家中堂屋的布置,有各种家具摆设。再往里,中间的墓室,称为“寝殿”,是摆放棺椁的地方。其后是“配殿”,是专门用来放陪葬品的地方。
有了陪葬品,自然会引起盗墓者的窥探,为防止被盗,古墓中的机关也是巧夺天工。
悬魂梯:勾魂迷道,使人产生错觉,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。
落石:流行于唐及之前,一经触动,墓道及墓顶巨石坠下。
暗弩:流行于唐及之前,一经触动,墓室中的隐匿处便会射出弩箭。
流沙:古墓中机关,一经触动,机关打开,大量砂子冲入掘丘者所在,将掘丘者活生生埋入陪葬。
窝弩:古墓中机关,一经触动,数百只弩箭射出,将掘丘者万箭穿心。
石桩:古墓中的机关,一经触动合抱粗的石柱以机关之力驱动,飞撞掘丘者。
天宝龙火琉璃顶:这种结构的工艺非常先进,墓室中空,顶棚先铺设一层极薄的琉璃瓦,瓦上有一袋袋的西域火龙油,再上边又是一层琉璃瓦,然后才是封土堆,只要有外力的进入,顶子一碰就破,西域火龙油见空气就着,把墓室烧个干净。
夯土层:墓室的核心防线,坚如磐石,工兵铲敲到上边只有一个白印出现。
翻板:触碰后将把冥殿彻底封死,把掘丘者永远困于地下。
腐玉:又名蟦石,或名虫玉,产自中东。只要在虫玉附近燃烧火焰,从中就会散发出大量浓重得如同凝固的黑色雾气,黑雾过后,附近所有超过一定温度的物质,都被腐蚀成为脓水,手持火把的盗墓者遇到即死。
陵寝秘药:埋琉磺和水银,加上毒麻散、旬黄芰、懒菩堤等相调和,由于有属性对冲,可以埋在土中,千百年不会挥发干净,进入陵墓后,吸入即会毒发身亡。
….
建议:
陵墓是人走后安息的地方,我们尽量不要打扰,从古至今盗取墓中陪葬品者皆无善终。一些皇室陵墓现在开放成了旅游景区,建议老人,小孩,孕妇尽量少去参观。
首先那里是墓地,阴气较重,其次那里是别人的安居之所,怎可随意不请自来?再次皇陵中有许多陪葬的侍从,也许还怨气未曾消散。
望各位信士知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