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讲一个前女友的故事,属于她们家族的神秘爱情故事,比较古典的那种。我年轻时写长篇故事,作品近乎没女主,后来年纪大了,不再写那种鬼扯小说,开始讲讲身边的故事,一些前女友的故事。我这个前女友,是陕西人,老家在秦岭边上。她们家是当地著名的中医世家,家里世代行医,在当地名气很大。好医生也需要好药材,所谓“药材好,药才好”嘛,所以开医馆的都会开药铺。他们家既行医,又开药铺,后来专门做药材生意,生意做得挺大。我认识她的时候,她还在念大学,在一所中医药大学读书。她之所以读中医,倒不是家学渊源,也不是喜欢中医,她只是单纯喜欢中药的名字。白芷、崖香、雪茶、青芝、蝉衣、杜若、忘忧、芜荑、芣苢、苏木、海月、半夏、南椒、钩吻、将离。陆英、水苏、厚朴、陵游、风藤、细辛、守宫、青黛、茵陈、淡竹、苍术、玉竹、川穹、松节、明石。她还喜欢穿汉服,用毛笔写古体诗,画古代仕女图,还喜欢动物,喜欢花草,喜欢写比较美好的句子,就把我给迷惑了。因为我后来发现,这些都是假的,都是骗人的,她最喜欢其实是耽美文,而且自己还喜欢写,还特别黄暴,看一眼都会怀孕那种。她跟我刚认识的时候,那真是特别文艺,特别单纯。她去大兴安岭,捡了一块桦树皮,在树皮上写诗,发给我:好吧,我还是不说她了,这样晚上容易被家暴,我还是讲她们家的故事吧。有一次,我和她鬼混时,被她父亲发现了。他父亲就邀请我,去他们家坐一坐,聊聊。我当时也觉得很尴尬,但是想想,这种事情被人家家长看到了,好歹要去给家长一个说法,不能让女孩子自己担着嘛,就去了。我心想,看来他们家生意也不咋滴,哪个有钱人会住在小镇上,起码要去县城买个学区房嘛。结果去了以后,我才知道自己肤浅了,根本不了解真正的有钱人。这里说的大半条街,并不是说半条街的铺子都是他们家的,而是说他们家的房子,占地就有半条街。是的,他们家有点儿类似山西大院,在山脚下盖了一座气势恢宏的……庄园。阿紫(前女友的小名)很兴奋,给我指他们家门槛的条石,上面都有很深的车辙,一看就是真正的百年古宅。她说,他们家这个祖宅还是清朝时期的。他们家祖上是御医,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待着,后来老了,非要返乡。皇帝念他劳苦,特意赐金,这个宅子就是用赐金修建的,开始没那么大,后来慢慢扩建的。我说,是吧,我祖上也阔过,去过南京乌衣巷吗?以前那条巷子都是我们家的……一千多年前嘛!她说,我们家后来再也没有出过御医了,只是单纯有钱罢了。她进门前,犹豫了一下,跟我小声提醒,说她母亲早就去世了,家里只有一个老父亲。老父亲这个人吧,人很好,就是脾气有点儿古怪。行为举止,比较古典,有点儿像古人。她自己那些琴棋书画,都是她父亲从小教的。她解释,喜欢古典并不是问题,问题是太过了,就有点儿古板了。她母亲去世后,她父亲遣散了家人,独自住在这里,每天读古书,写毛笔字,也不和外人交往,他们都担心他会出事。她说,总之不管他说什么,你都别当回事好了。我父亲只有我一个女儿,以后家产注定都是我们的,你就忍一忍,就当自己是个赘婿吧!这是真正的深宅大院,一进又一进的院子,一重又一重的大门,院子里的老树很粗,花园很大,一面面的花墙,幽深的池塘。我有些好奇,按说这种深宅大院,需要很多人打理,毕竟太大了,有池塘、有花园、有老树,所以需要园丁、花匠、管家、保洁、司机,要不然肯定乱七八糟的。他父亲身后站着一个老太太,是从小带她长大的婆婆,婆婆招呼她进屋,示意我和老父亲单独聊。老父亲很正式,邀我入座,是板板正正的红木太师椅,坐起来很不舒服,气氛也很正式,很严肃。我坐在那里,尴尬极了,想着聊什么啊?聊他女儿写的小黄文吗?他父亲倒是很从容,邀请我喝茶,说舟马劳顿,一定很辛苦,先休息休息,这里地处偏远,唯独风景还不错,明天让阿紫带你去看看秦岭风光。她父亲说,小女自小顽劣,自己家教也不严,做事放纵可笑,但是品性还算纯良,请你多担待!我有点儿吃惊,一个人住那么大的院子,晚上会不会害怕?而且那么大的宅院,如何打理呢?而且那么多的时光,待在这里做什么呢?他说,他在这里主要就是读书,以及整理家族的一些往事。他说,自己是个书呆子,从小身体差,也没什么大志向,文也不得,武也不得,只能窝在这里,守着祖业过日子。好在家里的药材生意做得很大,老爷子在世的时候,也安排得很好,他也不用怎么管,就很闲适。他性子清淡,从小对男女之事也不怎么感兴趣,所以阿紫妈去世后,也没有再婚,就喜欢一个人读古书。后来就从北京搬过来,一个人搬回祖宅里生活。祖宅里有很大的藏书屋,各种年代的都有,好多都是古书,他没事就过去看书。这里也有一些前人写的笔记。他很小时就读过一本笔记,笔记记录了他们家族的许多故事,第一篇就是修建这座祖宅的家主故事。说是这个家主,从小聪慧,读书好,文章也写得好,早早就中了秀才。当时他们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,但是也做一些药材生意,也过得不错,这里虽然也有祖宅,但是没多大,平时也不怎么住,都搬到了附近的县城里。但是家主父亲考虑到,县城繁华,担心儿子被人带坏了,索性派一个老仆人带小少爷回了乡下祖宅(这里的前身),让他在那里安心读书,好好备考。当时这里的房子不大,有一个园子,也没怎么好好打理,小少爷就在这里读书,偶尔读累了,也出去走走,看看远山,这里是秦岭边上,到处都是小山。有一天,他独自登山,结果跌了一跤,扭伤了腿,跌跌撞撞往前走,就遇到一个采药的小姑娘。小姑娘明眸皓齿,穿一身红衣,热情大方,说自己家里世代都是采药人,懂一些医术,就从药篓里拿了一些草药,给他敷上,然后给他讲了讲中药药性。中药名字很美,那天的晚霞也很美,小姑娘的脸庞也很美。小少爷伤好后,就带着礼物去山上找她。结果到了山上,却想到不知道去哪里寻她,就来到了他们遇到的那个地方,怅然若失,最后留下了礼物,以及一个字条,附上了自己的地址,希望“思慕良久,渴望一叙”。他回去后,继续去院子里读书,却越读越乱,心里总想着那个小姑娘。小姑娘撑起身子,就从院子上跳了下来,说以前跟父亲学了点儿功夫,不妨事的。他就问起小姑娘生平家世,小姑娘推说,家里只是秦岭里的一个药农,她和爹爹一起生活,平时就在秦岭采药。偶尔过来,有时候给小少爷带一堆果子,有时候带他去山上看看红叶,更多的时候教他一些针灸、药理。后来,小少爷进京赶考,屡试不第,家里也遭了变故,流落街头。小少爷就凭着玖苇教他的几手针灸之术,在街头摆摊看诊,想赚点儿盘缠回乡。结果有一天,几个纨绔公子哥纵马出行,马惊住了,把一个公子哥摔在地上昏迷不醒,正好滚到他身边。那个权贵子弟清醒后,召他聊了聊,发现还是个书生,也觉得有趣,就推荐他去京城著名的御医做了徒弟,先跟着做学徒,后来名气越来越大,也可以独立行医。他们说,他们镇里闹过匪,都被洗劫了,人全死掉了,还去哪里寻?他就死了这条心,娶了老御医的女儿,最后也做了御医。不过他偶尔还会想起,那个在秦岭采药的小姑娘,不知道她过得怎么样,不知道她还在等自己吗?后来,等他年纪大了,妻子也去世了,他还是决定重返家乡,然后皇帝感念他一片诚心,赐金送他返乡,就在原地建了这座祖宅。那时候,他们家族的药材生意已经做得很好了,家也迁到了京城,但是还是很看重科举,遍请名师,培养人才。那一代,出了一个少年,自小中了秀才,文思若泉涌,出口成章,当时他们家族也有不少人当朝为官,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,只等他科举取士,走个过场,就可入朝为官。但是谁也没想到,就在他要开考前,光绪帝取消了科举。科举停掉后,好多人疯了,因为读了大半辈子书,全无用处,只是用来应举。现在科举停了,信仰没了,百无一用是书生,以后要做什么,能做什么,都不知道,所以就疯了。这个少年自小都是天之骄子,经过这次打击,失魂落魄,性情大变,于是家里就把他送到祖宅,让他好好静养静养。他就住在这里,每天喝酒,发疯,写文章,骂朝廷,骂世道,过着魏晋名士一样的生活。有一天,他在院子里点了火把,坐在石桌旁,狂饮酒,疼骂朝廷无道,就听见有人说:骂得好!他抬头看看,有个白衣书生进来,拱一拱手,说:自己是路过的书生,也是科举废除的受害者,听到兄台仗义执言,感同身受,忍不住进来当面道一声谢。他听书生这么说,当时大喜,赶紧邀请他过来喝酒,两人随便臧否天下英雄,讨论诗词歌赋,真是相见恨晚,当时就成了朋友。过了几日,书生带了一个姑娘过来拜访,说是他妹妹。这个妹纸,性格很怪,从小不喜欢女红,却喜欢诗画,最新喜欢风流倜傥的才子。家主派人来看看,哪儿有什么书生、姑娘,就只有这一个狂生自斟自饮,对着空气说话,明显就是中邪了。家里强制把他带走,送到苏州名医处治疗,又送到道观里,慢慢养了大半年,人才养回来。道长说,他们祖宅在秦岭,秦岭那个位置出狐仙。所以狂生遇到的兄妹俩自然是狐狸,恐怕他们先祖遇到的采药女也是狐女。所谓“玖苇”,即“九尾”,九尾灵狐是也。道长说,狐狸并没有恶意。凡成精灵兽,数狐狸最有仙气,它们生平最仰慕才子,经常会幻化成人形,和风流才子交友,只是倾慕文采。他说,都说古人重诺,动辄一诺千金,其实是因为诱惑少。他先祖是这样,他太祖也是这样。如果当年他先祖真是高中状元,被达官贵人榜下捉婿,自此平步青云,妻妾满堂,也不会再想这个狐女,也不会再回老宅。他太祖要不是停了科举,也不会来这里。他感慨,天下负心者,皆才子也!我家后人,断不可嫁才子!然后觉得气氛有点儿尴尬,就问他,如何和阿紫的母亲认识的?他说,他很小的时候,就听说过这两个狐女的故事,觉得很美好。他想,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的姑娘,不管她是人是狐,断不会辜负。等他长大后,就执意搬回了这里,一个人在这里住,也不雇人,自己打理这里的花花草草,久而久之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,所以也不觉得害怕。他说,我和她,都不喜欢交际,我们就躲在这里读书。她读她的,我读我的。我们不交友,不出游,像古人一样,关起门来读书、作画、数星星。我们经常连电灯都不开,点蜡烛,院子里放满红烛,点点烛火,月色皎洁,看她在月下起舞。然后又聊了一些历史人物,都颇有见地,不过时间太久,我大部分都忘记了。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,不是你我的天下,也不是某些人的天下。中国的事情,是天下人的事情。有时候,遇到事情,想不通,多想想这四个字,就明白了。我点点头,说:天下为公,孙公了不起。我辈当为楷模!他却摇头,说伟人是敬仰的,不是让你效仿的。我们作为普通人,不用想那么多,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普通人做到修身和齐家,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