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月前,有个读者加我的微信,问我能否给他女儿取个名字?男孩名一般取自《楚辞》,女孩取自《诗经》,尤其是书香门第,特别讲究这个。大家看金庸的小说,好多人物名字很讲究,多出自古籍。因为金庸原名叫查良镛,后来才迁到香港的。海宁查家,原本就是世家大族,书香门第,所以金老先生很懂这个的。但是我当时有一点忘了说,就是取名字这个事情,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的。赐生者,生你的人,就是亲生父母,爷爷奶奶、祖父祖母这种至亲。赐养者,养育你的人,比如收养这个人的家庭,从玄学上看,视同亲生父母,也可以取名。中国古代特别讲究师恩,所谓恩师如父,形同再造,讲的都是这个。中国人尊师,当然是好的,其实也有很多隐藏的利害关系。因为中国古代啊,阶级分明,结婚也要门当户对,所谓作为平民子弟,你想进阶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因为啊,当时读书很难,要拜师,尤其是名师,这样才可能中举。所以作为全村人的希望,这个名师,真的是形同再生父母一般。所以中国古代讲的“师恩”,隐含的是平民阶层对于进步的渴望。这里说的,可以给人取名“赐成者”,指的就是“授业恩师”。为师者,讲的不仅仅是学问,他们讲的包罗万象,如何读书,如何做人,如何判断是非曲直,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,如何做臣子,如何断案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这才是真正的学问,也是真正的“赐成者”。在这里也顺带说一下,好多人加入星球,问我的大多是神秘事件什么的。其实啊,我觉得星球更大的价值,是在某个关键的人生阶段,遇到了要抉择的时刻,你能找到一个有见识、靠谱、有丰富经历的人咨询一下,得到一个比较中肯的回答。其实更重要的,是他不懂规矩,不懂潜规则,因为没人教他,任何一个行业,都有各自的规则,尤其是潜规则,你不懂,自然进步不了。所谓世家大族,盘根错节,指的并不仅仅是有人提携,而是有人会给你讲规则,告诉你如何去做。所以星球读者遇到这种人生中难以抉择的问题,可以在微信问我。作为前畅销书作家、前上市公司高管、前流浪汉,我的人脉、经历、见识,会比一般人要强点儿。有些人骂我,说我割韭菜什么的,其实老读者们都知道,我还是挺诚恳的,我们不管是接广告、卖周边,以及开知识星球,都是提前和大家说清楚。我记得开知识星球时,第一句话,就讲了开这个的原因:因为我想赚点儿钱,用我的知识。所以一直以来,我都在想,如何能给大家多提供一些价值,如何能更有用一些,所以邀请了敏敏去给大家做全科医生,今天还跟一个港大教授(也是读者)聊,想让她去星球讲讲。且说我当时告诉他,我不符合取名这三个原则,所以不能取。他告诉我,他女儿是个早产儿,此刻在重症监护室,他别无所求,就是想求个平安的名字,多少钱他都愿意出。取完后,我就感觉不好,结果第二天,我在游泳池里就用一个特别怪异的姿势摔了下去,很怪异,是小拇指先着地,然后肿成了胡萝卜。当时剧痛无比,我还开玩笑,发朋友圈,说你看,我一直说绝对不给别人取名,就失言了一次,结果立刻被惩罚了。那是一个高干子弟,少年荒唐,青年发心,开始学佛,后来放生了牛,发愿心说以后再也不吃牛肉。结果后来我们在成都吃火锅,牛肉丸子,我随手给他夹了一个,他尝了一下,觉得味道不对,马上吐出来了,然后开始盘腿现场念经。他先是觉得恶心,呕吐,然后很快嘴唇就肿了起来,跟《东成西就》里嘴巴中毒的欧阳锋差不多。我当时觉得特别神奇,很难解释,如果非要解释的话,可能只能用类似催眠这种,强烈的念力改变了人体吧。当时小指头肿成了胡萝卜(我还恶趣味地拍照发了盆友圈),小河吓了一跳,让我赶紧去骨科医院看看。我大义凛然地告诉他:这点儿小伤算什么,这次给你看看,什么是坚强。结果坚强不了,手指头一个月都没好,而且越来越严重,前二天去小县城的骨科医院拍了个片子,发现骨裂了……医生很吃惊,说你都骨裂了,手指头都变形了,你咋能撑一个月呢?这是个一个很小的骨科诊所,大夫说话风趣幽默,医术也不错(给我揉捏推拉了几下不太疼了),就跟他聊了聊。他说,你别看我们这个诊所小啊,也是祖传的,好多代人了,最早是源自前清时期,源自我祖爷爷。我点点头,全中国套路都一样,我就问他:你祖爷爷是不是御医啊?他说,我是河北沧州人,我们沧州自古尚武,清朝一共出了一百零九个武状元,我们沧州占了八个,此外还出过四个榜眼,五个探花,这也是国内最多的。武状元,是给国家培养将军的,国之大事,绝对不是什么花架子的武术比赛,那玩意儿都是表演,跟唱戏差不多。第一就是射箭,分为骑射、步射,俗话说“马上将军”,你连骑射都搞不定,还当个毛毛的将军。第二关,是拉硬弓以及舞大刀,硬弓分为八力、十力、十二力,这个咱们不大懂,大刀咱们知道,这也分为三档,分别是八十斤、一百斤、一百二十斤。清朝的一斤,比咱们现在还重,相当于六百克,所以这个一百二十斤啊,相当于一百四十四斤,这个大刀轮起来,像鬼子的头上砍去,那可真的是切瓜切菜一般。《三国》里,关云长武着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,威震天下。关云长是汉代的,当时的八十二斤,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六斤半,所以要是关云长要是带着那把刀参加清朝的武举,都入不了围。这东西特别简单粗暴,就是抬石头,也是三档,二百斤,二百五十斤,三百斤。最后,武状元直接授予正三品的参将,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,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,简直就是一步登天。因为第二关这个,要舞大刀,还要舞一百多斤的大刀,这个感觉难度太大了,毕竟你举起来一个东西,和你舞起来,那是完全两个概念。而第三关,看起来最难的,竟然只是抬起来三百斤的石锁,感觉不匹配啊!他举了一个例子,说清朝最后一个武举人,他使两柄大刀,一柄重120斤,一柄重180斤,舞得虎虎生物,仿佛雪花环绕,周边人根本无法近身。想想也是啊,一百多斤的大刀,这他娘就是一头老牛,挨过去,也给砸死了,这要是上了战场,那绝对是一员虎将。他就告诉我,根据他祖爷爷记载,这个舞大刀啊,跟咱们理解的不一样。他们并不是大喝一声,然后运气到胸口,然后硬生生举起来大刀,嗷嗷一阵打,这种你就算能坚持个几秒钟,也不持久啊!他说,这个他也搞不明白,更像是一种气功,也像一种杂耍。我觉得他说的太离奇了,根本不可信,就随便讽刺了他几句,要走了。他有些不甘心,最后猛拍桌子,跟我说:他娘的,这个是真的,因为我见过!那把刀,比我还要高一倍,刀身有小胳膊那么粗,刀头比人腿还粗,简直就像一棵铁树。我使劲摇了摇,发现也就只能给他撼动一下,别说轮起来翻飞如花,我他娘的单手都不可能提起来!首先,提刀,就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,伸手一提,就起来了,并不是这样。这个提刀,其实是腿脚发力,有点儿类似蹬腿,踢腿,人腿的力量要比手臂大得多,所以借助这一蹬一提的劲儿,就把大刀给提起来了。这个舞,也不是随心所欲,想怎么舞,就怎么舞,这也是不可能的。所谓的舞刀,其实相当于你用脚把刀给蹬起来,然后趁着刀子往下沉的时候,用手轻轻一拨,用这种巧劲儿,使它改变方向,等这股子气儿泄了,那么就再拨它一下,其实有点儿杂耍的意思了。不过他爷爷也说了,他自己也就按照祖传的功法,练了点儿皮毛,所以耍几下还行,真正上阵杀敌,那是不可能的。但是想想他祖上,可以骑在马上,使这把一百多斤的大刀,翻飞如蝶,上阵杀敌,还是很牛逼的。我自然对他说的功法,很感兴趣,就问他这玩意儿怎么练啊?他说,这个很复杂,首先就是打熬筋骨,要许多味中草药,然后每天泡在那里,据说很疼的,仿佛万虫噬咬,一般人都熬不住。此外还要修炼类似气功那种,要运气,他们一推一波大刀,看着行云流水,其实都是靠气韵,要让身体里的气传达到手上,然后灌注到刀上,有点儿太极拳的意思。说白了,你有没有那个命啊,这是天生的,天生你是病秧子,每天吃人参也没用,都是白扯!他又大怒,说:我们家后来不学武术,是因为其他原因。他说,他们家因为有那个修炼的秘籍嘛,以及武状元的名头,所以后人多习武,可以开武馆赚钱嘛,穷文富武,学武的还是有点儿家底的。结果有一年,来了一个干瘪老头儿,以及一个小女孩,两个人路过,讨口水喝。干瘪老头儿来这边,眯着眼看着大家打拳,频频点头,像是很赞赏。结果那个小姑娘端着水碗,飞快地跑过来,顺嘴说了一句:这三脚猫的功夫,练了有什么用吗?当时武馆的汉子正在举石锁,舞大刀,听她这么一说,顿时大怒,几乎要撕打起来。这时,他祖上发现了一个问题,赶紧喝住了武馆学员,然后恭恭敬敬给老人赔礼道歉,还送了他们好多盘缠。老头儿笑眯眯地接受了盘缠,说你这个小娃娃,倒是个晓得事的,学几手功夫,防身健体,还是很好的。当时有个学员不服气,就说,老丈一定是世外高人,不如就给我们露一手吧!老头儿赶紧推说不敢不敢,然后轻轻摸了一把大刀,就带着小姑娘走了。两个人走后,他祖上就关了武馆,以后不再让后人习武,只是把那个打熬筋骨的方子改了改,改行做正骨了。他就说,当时是他给那个小女孩倒的水,满满的一碗水,再多一滴就会溢出来,结果小姑娘端着满满一碗水,飞跑过去,竟然一滴都没有撒出来。然后这个老医生,给我指了指大刀背后,我看了看,发现刀柄处有一个明显的指印,入铁三分,指纹都清清楚楚。他说,这就是那个小老头儿轻轻抚了一下大刀,留下的。临出门前,想起一件事,回头问他:对,那个老头儿叫什么名字呀?他说,当时他祖上问了,那老头儿说,自己是无名之辈,不敢留名,就叫他金老头儿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