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人的痛苦往往来自贪念太多,人生是一场长途的跋涉,放弃贪念才能轻装便行,一路笑语嫣然,今天聊下关于养生中的“少”。
《道德经》中有言:“少则得,多则惑。”它的意思是说想要得到求取什么,少量能得到,而贪多则什么都不能得到。
少食,则少疾,长命百岁无忧;
少欲,则少忧,一念清心自在;
少言,则少祸,默默修德积福;
少思,则少愁,长持神怡心静;
少怨,则少悲,一路欢语前行。
《易经》中有言:“夫少者,多之所贵也。”意思是说,凡事以少为贵,人生亦如此,多不如少,少的力量,让生活更有质量。
一、少食,则少疾
《素问·瘦论》中有言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长期饮食过饱,肠胃负担过重,也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,如三高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远离疾病的秘诀就是少食,准时限量,七分饱,才是刚刚好。有句老话:“常有三分饥,百病不相袭。”但过度节食也是不可取的。七分饱,三分饥,节食安胃,恰到好处,才守得住健康,无病无痛。
二、少欲,则少忧
清朝学者申居郧说:“纵欲之乐,忧患随焉。”意思是,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欲望,那忧愁祸患也会随之而来。你想要的越多,麻烦也就越多;反之,减少自己的欲望,才能洞见幸福的真谛。
很多人活得不幸福,就是因为欲望过多,但却忘了每个人能背负的东西是有限的。人们常说,年龄越大,忧烦越多,但其实和年龄并无关系,只是欲望越来越多。
对外物的渴求,是我们的本能,但人心有限而欲望无穷,过多的索求,只会是人一生悲剧的开始。《孟子》有言:“养心莫过于寡欲。”内心的丰盈,源于欲望的减少,而非外物的增加。
少欲,知足,放下贪念,才是养心之法、善身之道。
三、少言,则少祸
古人有云:“烦恼本无根,不捡自然无;困惑本无源,不究自轻松。”
所谓的忧愁,有时候不过只是你胡思多想,为自己设的囚笼枷锁。小事想多了,身疲;大事想多了,累心;烂事想多了,烦人。
不如少思少想,一念放下,万般自在,人这一辈子,把心情照顾好,比什么都重要。
五、少怨,则少悲
常言道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。”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,有人怨声载道,有人一笑置之。抱怨多了,看似是宣泄,其实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会变成你的悲伤负担,满满的都是负能量。
越抱怨,越不幸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少抱怨,转换心态,豁达乐观,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。“抱怨身处黑暗,不如提灯前行。”与其怨天尤人,不如化怨气为动力,脚踏实地改变自己。
抱怨,是最无用的东西,越是抱怨,悲伤离你越近,幸福离你越远。生活再难,别忘了微笑;日子再苦,别少了乐观。少抱怨,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,才是真正的赢家。